2020閱讀總結
2020年12月30日 21:53
每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寫一整年的閱讀總結跟空空賞,畢竟日複一日的學習跟保養常常要累積到一定的時間才能從比較中看出效果。對我來說,閱讀算是每天必做的例行功課,每個下午我都會去LOUISA買一杯摩卡,點上香薰蠟燭(焚香沐浴的儀式感?),讀個2~3小時的書(除非朋友找我打LoL啦~),所以我每天的閱讀時間大概是很集中也很固定的。
我本身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學生,雖然做的研究是語言學方向的研究,但最初選擇中文系多少是抱著想當作家夢的想法(對,然後才發現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地方)。介紹背景其實只是想解釋:為什麼我看的書當中有很大部分涉及本身研究領域跟文史哲專業領域以及為什麼我閱讀很多大陸當代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當初在學當代文學史來不及看完的作品,疫情年給了我大量的閱讀時間,我相當珍惜)。
我本身看書最習慣的還是紙媒,報章雜誌、攝影集、各類文學作品我都接觸,出門在外的話就靠手機微信閱讀(如果有使用wechat並且也看得習慣簡體字的朋友,我是蠻推微信閱讀的,可以在線觀看別人的筆記跟想法,缺點就是有的書的排版不是很好看、有的書籍會出現缺漏(就要靠網友的小筆記補全這些內容~))。下面的書目統計只有微信閱讀以及正式出版的書本,報章雜誌、學術論文、課堂教材還有我在其他平台閱讀的文章都不列入我的閱讀總結裡面喔~
📖社會科學:
1.思想本質:語言是洞察人類天性之窗/史蒂芬・平克
2.身份的焦慮/阿蘭・德波頓
3.優秀的綿羊/威廉・德雷克謝維奇
4.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齋藤孝
5.牛津通識讀本:記憶/喬納蘇・福斯特
6.白板/史蒂芬・平克
7.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8.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
9.知識的錯覺/史蒂芬・斯洛曼
10.斷捨離/山下英子
11.社會動物/戴維・布魯克斯
12.格調:生活等級及生活品味/保羅・福塞爾
13.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影響
14.不平等社會:從石器時代到21世紀,人類如何應對不平等?/沃爾特・沙伊德爾
15.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方式能否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朱迪斯・哈里斯
16.愛情筆記/阿蘭・德波頓
17.北京話/劉一達
18.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上野千鶴子
19.愛慾與文明/赫伯特・馬爾庫賽
20.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蘇曉康
21.東方主義/薩伊德
22.語言面面觀/李元中
23.語言・演化與大腦/王士元
24.語言癌不癌
25.社會學十二講/成振珂
📖小說/故事/文學理論:
1.主角/陳彥
2.少女小漁/嚴歌苓
3.檀香刑/莫言
4.切爾諾貝利的祭禱/S.A.阿列克謝耶維奇
5.四個春天/陳慶屹
6.北大「差」生/破破
7.我們台灣這些年/廖信忠
8.82年生金智英/趙南柱
9.清華園日記/季羨林
10.三寸金蓮/蘇童
11.白鹿原/陳忠實
12.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
13.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
14.1984/喬治・奧威爾
15.逝物之書/朱迪思・夏朗斯基
16.穗子/嚴歌苓
📖詩集:
1.雪夜訪戴/宋琳
2.孩子們的詩
3.萬物靜默如謎/維斯拉瓦・辛波斯卡
📖藝術理論:
1.文化就是身體/鈴木忠志
2.物哀/大西克禮
3.幽玄/大西克禮
4.侘寂/大西克禮
📖歷史:
1.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許倬雲
📖攝影集:
1.遊目/林予晞
2.時差意識/林予晞
3.天光——太陽花學運攝影集
總結來看的話,社會學跟文學作品是我接觸最多的分類,社科方面以語言學為中心向外輻射,只要涉及腦神經跟認知方面的書籍我多少都會翻一下(而且很多真的都是工作需要),另外,我自己比較關心的話題比方說像是各種美學理論、人類學、女性主義等的,除了書籍我還會配合一些wechat公眾號、podcast、公開課一起食用。挑書方面我要麼參考豆瓣、知乎上的推薦,要不就是上課後老師提到的一些科普性的課餘推薦(是的沒錯,我認為這些只能算課餘推薦,真正課堂上用到的東西還是必須靠系統性的論述跟課本!),偶爾逛誠品看到暢銷排行榜我也會翻兩下(至於長年在榜上的東野圭吾......抱歉,之前我在北京的時候,因為開題焦慮,我直接買了一套調劑身心,大概半個月啃完了一套,所以今年都沒看東野)。
❤️以下來一個不務正業的個人推薦:
2020最驚豔的一本書:愛情筆記
2020最喜歡的一本小說:檀香刑
2020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白板
2020最喜歡的一位作家:莫言(真的後悔大學的時候沒多看一點)
2020最深刻的描寫:檀香刑
「的心簡直是提到了嗓子眼裡,一張口就會蹦出來,落地就變成野兔子,撅著尾巴跑掉,跑出院子,跑上大街,狗追它,它快跑,跑到南坡啃青草。什麽草,酥油草,吃得飽,吃得好,吃多了,長肥膘,再回來,俺的胸膛裡盛不了。」
當時筆記--> 從一顆提到嗓子眼的心寫到落地成了兔子,兔子跑到街上被狗追,然後跑到南坡啃青草,接著開始寫油酥草,筆鋒一轉說吃多了反而胸膛裝不下。
就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彷彿能把提心吊膽到歡快奔跑的場景映入眼簾,不斷變換的敘事對象其實最終都是直指那顆提心吊膽的心。很過癮了。
2020最用心點評:身份的焦慮
「但實際上,勢利並非是什麼新生事物,平等精神才是;在平等精神的觀照下,傳統的帶有等級歧視的做法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至少在像薩克雷這類的知識分子看來是不合時宜的。」
當時筆記--> 回家投票偶然翻到高中時的日記本,我曾經對自己說過,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生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一件無可耐何的事情,本身握有的資源無可選擇,然而這些東西又可能伴隨自己的一生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的成長軌跡。
對那時候的我來說「人人生而平等」這個謊言給我的震撼不小,我從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告訴我Everyone is equal. 公民課本的第一課強調的不是選舉權也不是自由權,而是解釋什麼叫做「齊頭式平等」什麼又叫「個頭式平等」,接受這樣的觀念長大讓我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不同。
直到後來,開始了所謂的應試,從大量的文本還有申論了解到正因為我們生來不平等,教科書上才需要拼命渲染大家「應當」平等,只是在這個時代的語境下,這個「應當」好像真的成為了「理所當然」。但其實它的條件比誰都苛刻,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擁有被保障的平等(比方你必須是該國國民必須納稅了等等)。當我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大部分時候都是春風得意的晃過,本以為靠了100%的努力走到今天的自己也不得不服自己能毫無畏懼做某些選擇與拒絕某些要求,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因為仗著自己天生擁有的資源,所以選擇起來比任何人都有底氣。
畢竟,一個生在美國的中產階級的孩子注定與一個生在非洲部落為了糧食哭哭掙扎的孩子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這是誰都沒法否認的事實。然而,正因為我們擁有能力,才要幫助更多人。Bill Gates在Harvard的演講中有句話很觸動我,被我抄在了我大大小小的筆記本上:
I left Harvard with no real awareness of the awful inequities in the world—the appalling disparities of health,and wealth,and opportunity that condemn millions of people to lives of despair.
離開哈佛時我並未真正認知到世界上存在著可怕的不平等──那些駭人的健康、財富及機會上的落差,讓數以百萬計的人生活在絕望中。
I learned a lot here at Harvard about new ideas in economics and politics.I got great exposure to the advances being made in the sciences.
哈佛教會我許多經濟與政治的新觀念,我也讓我在科學新知上獲益良多。
But humanity’s greatest advances are not in its discoveries—but in how those discoveries are applied to reduce inequity.Whether through democracy,strong public education,quality health care,or broad economic opportunity—reducing inequity is the highest human achievement.
但人類最大的進步不是在人類發明什麼,而是在於如何利用這些發明來消弭不平等。不論是透過民主、義務教育、有品質的健康照護或廣泛的經濟機會,消弭不平等絕對是人類最崇高的成就。
正因如此,我才特別喜歡北大(代)校歌《燕園情》中的那句「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繫著城鎮鄉野」以及中文系系衫上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哪怕自己的力量微小,擔能夠為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希望,我就覺得自己過去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放上這段點評是想提醒自己,閱讀與學習是充實自己最簡單的路,透過有效的閱讀與反思,能夠使自己更加理解這個世界,並且在文本的知識體系外建立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從而形成有效的思考。
2020如果是疫情年,那這一年我最大的收穫除了學著在孤人奮戰中獨立完成我的碩士學位論文(將近十萬字累炸,那兩個月瘋狂寫論文改論文,幾乎沒怎麼看論文外的書,心情沮喪),另外就是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在自己的有效安排中透過閱讀慢慢向自己喜歡的樣子靠攏(雖然沒做到⋯⋯)。
附一張我在茉莉二手書店拍到的,我相信很多答案我們都能在閱讀中找到,但能否找到答案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要在閱讀中遇到另一個自己,從這種有效的輸入與輸出中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
共勉~ 希望未來的一年,我們都能越變越好❤️
---------------------------------------------------------我是分隔線--------------------------------------------------------------------
附上去年閱讀的書單(今年折騰不起了,就不自己設計版面了):
附上我手邊的紙質書本:
附上微信閱讀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