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imgur
讀《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這本書時,我內心充滿了「興奮」的感覺。這是一本會讓你看的時候,不斷發出「對!內向的人就是如此啊!!」「太棒了,終於有本書完美解讀了我身旁內向者跟外向者的想法」之類驚嘆句的書。 在書的開頭,作者蘇珊、坎恩提供了一個心理測驗,讓我們知道自己究竟是偏內向還是外向: 1.我比較喜歡一對一的對話多過團體活動。 2.我喜歡用寫作表達自己。 3.我喜歡獨處。 4.比起同儕,我比較不在意財富、名聲及地位。 5.我討厭閒聊瞎扯,但是我喜歡深談自己有興趣的話題。 6.大家都說我善於傾聽。 7.我不太愛冒險。 8.我喜歡可以讓我專心投入、不受打擾的工作。 9.我喜歡小規模慶祝生日、只跟親近的朋友或家人慶祝。 10.大家形容我「輕聲細語」或「溫和圓融」。 11.工作完成之前,我不會跟人討論或是給別人看。 12.我討厭衝突。 13.我獨立工作最有效率。 14.我在話說出口前會先想過。 15.我在外奔波之後總是精疲力盡,即使玩得開心也一樣。 16.我常讓電話轉接語音信箱。 17.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寧願週末什麼也不幹,不要有太多計畫。 18.我不喜歡一心多用。 19.我很容易專心。 20.上課的時候,我寧願聽講課,比較不喜歡參與專題討論。 如果符合的選項多,就是偏內向。一半一半,就是兼有內向與外向性格的人。 大學時,我參加很多社團,因此變得比較爽朗、會主動認識人,所以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中間偏內向」。結果測驗出來中了17個選項,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原來我只是因為有融入群體的意願,「看起來」變得比較活躍,但「本性」終究是內向的。 * 《安靜就是力量》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美國是一個有「外向理想」迷思的國家。這裡的人,往往認為外向才是好的、強勢的、有競爭力的人格特質。 為什麼會這樣呢?蘇珊‧坎恩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工商社會」的形成。因為工商社會裡,人需要自我表現、自我推銷,勇於表達與積極拓展社交圈,更有利於生存。這些都是「外向」的特質,而非「內向」的特質。 其實就我的觀察,工商社會型態從西方傳到世界各地,西方的價值觀早已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即便活在台灣,這種「比較稱許外向」的想法也是存在的。只不過,亞洲人性格內斂,所以不像美國那麼「極端」。 不過,蘇珊‧坎恩告訴我們,內向的世界藏有許多珍貴的寶藏。如果沒有內向的人,不會有萬有引力、相對論、《辛德勒的名單》、谷歌、《哈利波特》,因為這些都是來自喜愛「獨處」的內向者的傑作。 所以這本書,就是要重新發現那些內向者美好的、值得被尊重的性格特色與力量。讓內向的人,再一次看見自己,讓外向的人,用另一種角度理解內向的人究竟是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 在《安靜就是力量》中,有不少心理學者對內向、外向的研究,讓讀者了解這兩種型態的人,為何會對同一件事產生南轅北轍的想法或感受。如果你是對了解「人」很感興趣的讀者,看的過程真的只能用「過癮」來形容。 蘇珊‧坎恩也在書中告訴讀者,如果我們是內向的人,如何「適度表現外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社交。當內向的人跟外向的人互動,雙方應該注意哪些事情。這些問題,書中貼心的提供了相當實用的方法。讀這些方法時,我們很容易回想起跟「另一種性格」的人互動的經驗,因而感到格外親切。 這是一本能幫助你「認識自己」同時也「了解世界」的書。如果你是一位內向的人,可以從中找到許多理解自己的知識與智慧,如果你是一位外向的人,可以透過這本書,深入了解究竟旁邊那位愛獨處、話不多、喜愛沉思、常常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家人、情人、朋友到底在想什麼。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所談論的一切,是如此跟我們息息相關。當我們能夠更加尊重彼此,我們與身旁喜愛、珍視的內向者、外向者,就可以在生命的軌道上,幫彼此都找到更坦率、舒服的自己。 …………………………………………………………………………………………………………………………………. 希望大家喜歡我的介紹 這是我的FB粉絲團,剛剛開幕,歡迎來逛逛😃 以後會持續介紹我喜歡的書 以及看不同類型書籍的心得 網址連結:
愛心
16
留言 2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