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連假一口氣消滅庫存書單 #走在夢想路上

imgur
以下按照閱讀順序 書單: 1.《全知讀者視角 4》作者 :sing N song
imgur
與webtoon上的漫畫連載兩邊都有同步追,漫畫速度較慢目前劇情到《與神對視的人們》,小說有點搶先看的味道,原文已連載完結,共十集。 主角金獨子是某篇十年連載小說唯一追完的讀者。當最終話後,小說中的場景卻轉瞬間成為了現實。隨著城市成為煉獄,熟悉的小說角色紛紛登場,掌握著劇情的主角將如何改寫。 該小說有意思的在於主角的視角,因為將其他角色作為書中人物,偶爾主角會打破第四面墙,內心獨白,將如何進行任務。此外對於作為任務發布、管理者的「鬼怪」,也具有合作和衝突關係。 本集除了主角與母親過往的揭露,還有其能否逃離已被預言的死亡命運。 2.《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教你10倍高效的極速閱讀攻略,幫你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作者 :金炳完
imgur
老實講這本書更像是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心得,如果能稍微靜下心,我會建議直接閱讀1940年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簡單來說,就是資訊量爆漲的年代裡,知識碎片化,單純的一本本書閱讀下去無法有效運用,所以更需要擬定「學習」主題,透過自我串聯和關鍵閱讀來擷取重點,針對各書間試圖闡論的核心重點,進行相互印證與比對。 當然要做到主題性的閱讀學習,需要掌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這個概念類似於大四、碩班閱讀論文。閱讀的四個層次在《如何閱讀一本書》有較詳細的說明,當然因為年代關係,與說明其構想文句會比較複雜、繁複。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則有較為口語的舉例可以參考。 3.《炒飯狙擊手》 作者 :張國立
imgur
在不考慮大眾性與口味偏好的前提下,是我喜歡、推薦的書籍。 從小就閱讀張國立與趙薇這對夫妻的遊記,中年大叔的插科打諢、硬漢推理小說的基調,和根據社會案件《尹清楓案》,作品也非常巧妙的融合作者飲食、旅遊、成長背景、軍事愛好各面向生活經驗,也有做為三代同堂被夾在中間的兩難處境。在國際與本土間試圖平衡。 以我自我認可而言,我認為自己算大叔控,但是會讓我迷戀的是那種經歷滄桑後的看透與釋然,跟有些刻意的裝腔作勢的考究間仍有區別,這之間分寸格外難以拿捏。 (被損友吐槽:這是老北杯了好嗎 在我十歲時這是大叔沒有錯啊 QWQ) 4.《每天1分鐘!世界一流人才都在學的「覺察力工作術」:Google、Apple、麥肯錫…等一流企業菁英沒告訴你的最強成功心法》作者: 吉田昌生
imgur
每天花1分鐘練習覺察力,講冥想的書籍。 作者認為鍛鍊「當下此時此刻」的情緒、感受,才能避免被焦慮與憂鬱追趕,繼而有專注力處理眼前的問題,並有自信的避免受周遭影響,接受自我真實的狀態並愛自己,找尋身心平衡。 介紹冥想的工具書,可以考慮常備一本在家裡,迷茫時使用。 5.《聖女的毒杯 那種可能性我早就想到了》 作者:井上真偽
imgur
作者的癖好應該是美豔派大姊姊,從《戀與禁忌的述語論理》的外甥與小姨,到本書主角中國前黑幫美女。題材是本格推理的「跳號毒殺」,需解釋兇手如何從連續的飲酒中精準狙擊毒殺目標。 除了犯罪手法,由結果反推理作案動機與共犯可能性也是本作亮點,藉由假設與反證排除兇手。比較有爭議的可能是人物角色設定的中國黑幫和欠債偵探偏誇張和輕小說風格,可能會引起傳統派的不適,但另外一個角度,也能吸引年輕人與未來影視化。 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作者: Robert de Board
imgur
作為心理治療的通識書,看起來非常輕快,即使不怎麼看書的人一天也可以讀完。 看到約一半時,我放下書去補了《柳林風聲》即鼴鼠、河鼠、老獾和蛤蟆的原始設定,想進一步了解是什麼使得青蛙陷入憂鬱。 前陣子心理諮商筆記的事件沸沸揚揚,我想除了當事人本身的高關注度,與眾人對於心理諮詢的未知與好奇也有相當程度的關係。畢竟一次的諮商動輒五六百元,對於大多數的人都夠一個下午的休閒了,難免有「為什麼我要花錢找人陪我聊天,這個錢去看電影/吃一頓他不香嗎」的想法。而這本書恰好能解答,心理諮詢能夠協助人們釐清哪些問題,憤怒的源頭、童年的傷痛、自我狀態、潛意識與自我審判。進而清楚,自己的情緒感受並拾回動能與目標。 7.《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作者:梁爽
imgur
這本書我在2019年在中國時就買過簡體版,後來借人可能太好看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Dcard/PTT板上都有推薦文,也是每隔一段時間我會重新翻閱的書,我認為這本書相當適合出社會不久的年輕人,在思考如何平衡各方生活時,節約憂慮人際關係與琢磨職場進退的時間,將重心放在自我能力的培養上;與其花時間時刻監控、擔心伴侶出軌,倒不如讓自己忙起來,專注變美變強,同時也將時間精力花在值得的對象上,為不是一昧抱怨嚼舌根。 做個美麗又強大的職場女性。 8.《大碗另加:小說家的飲食滋味》 作者 :張國立
imgur
我自己最早讀美食相關文章是韓良露的《美味之戀》,我始終認為美食的滋味,並非僅是味蕾的觸動,而是藉由味覺回溯曾經的過往。有些食物若沒有經歷過往的年代,少了那份愁悵,也就吃不出其中滋味,而即便嚐盡人間百味,我們也明確知道,在回憶裡的味道必然最美。 而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則有幸在童年品嘗街口眷村、閩浙上海菜系,台系辦桌手路菜與街頭小吃,鄰近日韓、泰印,出國也方便。 因為台灣的飲食文化地圖複雜而豐富,自原住民後歷經、荷蘭、西班牙、明清、日本與國民政府移居來台幾十省,而後全球化與新住民的加入,形成多元融合的滋味,僅一己之力難以遍嘗。 故從飲食脈絡,我們也得以窺見作者的日常,乃至於成長背景,這本書和《炒飯狙擊手》相互對照,更可以看到不少小說片段自生活取材的痕跡。 9.《納爾曼年代記1:青之王》 作者 : 廣嶋玲子
imgur
老實說,我會被這部小說吸引主要是他的封面真的太美了,尤其三部曲同時擺出來,相信不少收藏魂都熊熊燃燒起來了。 廣嶋玲子的作品我最有印象的是《妖怪托顧所》系列,在誠品閒晃的時候也經常看到《神奇柑仔店》,相較其他建構在日本文化上的作品,納爾曼年代記雖然也有著細膩筆觸,但人類與魔族共存的世界觀,更像是架空異世界,與此作為青少年的主角們踏上冒險、並從中成長。 向幸運蟲阿哈穆許願的過程,與逃難中仍刁蠻的奇怪要求與蛻變,也是故事的樂趣。 我認為,小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迫使讀者踏入架空的世界去體驗另一種生活,進而轉換思維角度。虛構故事的好處在於,因為非真實而有「距離感」,進而可以避免過深地去經歷失去、無奈等必然將經歷的負面情緒,在未來事件前預演,也減緩首次面對時的衝擊;而童話筆觸下對於良善與希望的追求也讓歷經滄桑的成年人,有拾回熱情的可能。
imgur
10.《優雅反駁的技術:善用溝通標靶,練就批判思考,讓對方服氣又不傷和氣》作者 : Nathan Uyttendaele
imgur
本書的重點是「格雷厄姆之靶」,又名溝通標靶,共分為八圈,從最外圍的肢體、語言暴力,進展到最需要以實力見真章的有效說服。 藉由避開引起對立的無效溝通,盡可能前往核心進行反駁。 其中的有效得分溝通,主要內容來自工程師格雷厄姆(Paul Graham)的「反駁金字塔《How to Disagree》」一文。 有興趣的話,朱家安做過中文翻譯與討論,網誌上也有針對這本書進行介紹。 我個人認為即使優雅反駁,可能仍然無法有效說服對方,因為所謂的溝通建立在雙方都是理性人的前提下,但很多時候人們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其實已經偏離可以和平對話的層次。 如果真要說服人,恐怕要先放棄正確與訴諸理性本身。
imgur
11.《男人不是修一修就能用:42個戀愛狀況題大解析,提升妳的擇愛勝率》作者 :이명길
imgur
這本書是韓國知名戀愛顧問的作品,其平時生活主要是教女生如何甄別適合的對象,當開始「思考這個男人還值不值得繼續經營感情下去時」可以看。不過如果是很明確的缺點,我想問題是如何下定決心放手。 個人比較喜歡後面幾章,愛也是要尊重的,如果對方無法重視你或者這段感情,那就是不適合,應該盡速離開而非試圖改變他。 12.《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作者 : Adam Grant
imgur
作者的成名作品是《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其中就隱含挑戰常識、人性是自私的觀點,在這本書中則更進一步地提出,質疑避免順理成章的「順思維」導致我們選擇劃地自限。 我個人喜歡其中提到,透過對談溝通動機的部分,是以一種謙遜又好奇的態度展開對話。 動機式晤談是我們不預設有什麼動機可以誘使對方去做出改變,但是藉由對談可以發掘出來。 藉此協助他人打破過度自信的循環,並且看見新可能性。 動機式晤談的過程有三個關鍵技巧: ✔提出開放式問句 ✔反應式傾聽 ✔確認對方改變的欲望及能力 「逆思維」的重點,並非推翻所有的既有認知,而是不再照單全收所有被餵食的資訊,藉由反覆思考,發掘潛藏的可能性。倘若群體裡有一百個人,就可能有一百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縱使某些人的觀點獲得多數人的認同與支持,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想法。 而是保持開放的心態,盡可能多元兼容並尋求突破,發揮影響力。 13.《高手賽局:「精英日課」人氣作家,教你拆解、翻轉、主導局勢,成為掌握決策的贏家》 作者 : 萬維鋼
imgur
如果沒有讀過賽局理論(Game Theory),蠻建議從這本書開始閱讀,內容相當紮實,也有豐富舉例,加上作者是以中文撰寫,可以避免些翻譯問題,對於已經讀過相關書籍,可以從比較後面挑揀著看所謂的演化均衡狀態。 同作者作品,我個人更偏好《高手學習》。 以上就是我在假期中嗑完的書單,當然還有幾本書是屬於我琢磨不出什麼心得的,就不一一介紹。 另外,關於我如何做閱讀清單和筆記,可以參考先前文章。
愛心
41
留言 2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