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推薦讀機械系-2 薪資/工時/產業聚落
2021年5月12日 07:47
相關文:
不是很推薦讀機械系-1職業別及產業別 不是很推薦讀機械系-3 機械設計-工作內容
“最下面有小結,可以直接捲到最下面”
另外第三篇應該會打更詳細的工作內容,應該更有幫助
這篇幫助應該沒有太大,因為大家應該薪資工時其實都有資訊了
下面是四年前碩班畢業後自己找工作或朋友取得的初任月薪資訊,總是會有些誤差,其他人看到可以再補充我會修改。
而我是在台廠設備商
分為
@一、薪資
@二、工時
@三、聚落
@四、小結
一、薪資(黃色半導體,橘色電子產業品、白色電子設備、綠色金屬設備-工具機)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產業別的影響)
勞動部資訊(非經常性薪資有加班費跟獎金),然後是不分年齡層一起算的。 注意「非經常性薪資」跟「經常性薪資」比例
月薪
1.熱傳/CFD工程師(43~58)
2.CAE力學分析工程師(振動、結構強度、運動分析)(43~57)
3.工業控制/自動化/電控/氣液壓控制/機電工程師(40~60)
4.韌體工程師(少部分人)/嵌入式微處裡器應用(56、68~80)
5.機構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40~52) <某網通產品廠有聽到55~58>
6.產品工程師/生產技術/新產品導入(NPI) (38~45,外商64)
7.設備工程師(45~57)
8.製程工程師(較少聽聞)
9.製圖/繪圖員(24~30)
10.產線操作員/CNC工程師(24~30/35~40)
11.其他(品保..這類)(較少聽聞)
12.機械工程師(24~60)
13.客服/FAE工程師/裝機工程師(外商65~80)
至少目前網路上看到的也是落在在範圍
(跟那位網友說聲抱歉引用一下)
薪資會隨著產業、地區、職業有所不同
如果是電子產品類通常會是 14個月+獎金+分紅+加班費=年薪
(12個月+中秋端午0.5+0.5+春節1個月)=14個月
分紅有賺才有,有半年分、季分。
獎金是年終
加班費= 月薪/30天 *加班時數(前2小時1.33 後面1.67)
如果你是機台設備商可能會是4個月+獎金+專案出機獎金+分紅+加班費=年薪
反正大同小異。
有的公司有補助三餐,甚至四餐,還有旅遊獎金。
A.電子產品 (通常14月+1~4分紅獎金+1~2個加班費) (月薪大概48~56,台廠)
B. IC設計、半導體/IC/Memory製造、IC封測/PCB (大概做韌體的第一年130)
C.車輛/載具(14個月+1~4月)(月薪不是很高大概40)
D.法人/類政府機關/國營/公務員 (中科院57,13.5個月但有加班費,公務員大概50吧)很少人去
E.原材料(周邊沒人去)
F.航太相關(這產業很陌生)(周邊沒人去)
H.一般加工廠(周邊沒人去)
G.設備/自動化產業 (14個月+1~3分紅+0~?加班費) <這邊的浮動很大,加班可能加到爆表叫你寫別張,也有可能機台都賣不出去,早早就下班>
另,外商設備商大概130 (車補那些都算進去的話)
地區差異:
<電子產品>
台北(N,電子產品外商較多)=新竹(N+-3)>桃園(N-1~3)>台中(N-2~5),其他縣市不知道
<通則>
新竹>=台北>桃園>台中
—————————————————————
二、工時:
這差異就很大
以我朋友為例,在內湖的某公司做熱傳。一開始9~19:00,等到你東西都上手了和專案量就變成9~0:00甚至9~03:00 ,假日還要進公司工作
電子產品大約9:00開始 到21:00~23:00 (做手機、手錶、桌電、筆電、電競、心律環...工時差異很大)
IC設計(9~19:00,有23:00下班)
車輛/載具 (8~17:00<火車>,8~20<汽車>,8~?<腳踏車,有聽說半夜4點>)
設備/自動化產業 (8~18:00,或者直接住在客戶工廠內)
IC製造會輪班,看在哪個單位,有三周一小夜、六周一大夜。不過表定常日班大概是8~20:00
—————————————————————
三、產業聚落(北部人比較不熟中南部)
i.電子產品比較在雙北
外商:DHL,Dell.HP.Lenovo、Garmin..。
台商:
北部:華碩、和碩、康舒、致伸、精英、仁寶、緯創、緯穎、金寶、宏達電、技嘉、微星、光寶、鴻海、英業達、群光、藍天,台達、達方、廣達...
中部:環鴻..
南部: 可成...
ii.IC比較在新竹(竹科、台元)
iii設備類分 (電子設備<pcb、ic製造、封測>跟金屬設備<工具機>)
電子設備:比較在北部:均豪、牧德、由田、德律、邑富、宏瀨、均華、旺矽、志聖、廣運、盟立、久元...其他還有萬潤
金屬設備:比較在中部:台中精機、永進、大量 —————————————————————
四、小結
其實年薪蠻浮動的
學歷、職業別影響月薪比較大(個人覺得)
但產業別、產品別影響年薪工時比大
地區比較影響產業,影響月薪沒那麼多
第一年
電子產品類大概70~100(不能排除一開始就進外商) 工時12~?
IC製造大概(90~?,看工時)工時12~?
台灣設備商(60~80)工時10~?
三年左右
電子產品類70~130工時12~?
IC製造 150~200(RDPC,EE,PE,甚至做應力分析會不同)工時12~?
設備商(60~120)看業務量大不大,工時12~?
反正要選擇產業別、產品別、職業別。
進甚麼公司要選擇之外,還要知道那個單位的業務量,甚至你到裡面能不能相處的融洽
講得蠻概略的,畢竟沒辦法每個都知道,我相信會有其他已經在工作的人看到可以再補充。
工時因為還有的專案的週期性會有所浮動,不如現在已經要*放量生產*了,機構可能就比較不用處理。
最後,「出去後重學」這句話,我覺得是建立在大學碩班的基礎知識上,再因產品別更深入的了解相關知識,但因為學用會有差距,所以有的人會說重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