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科技業大叔 回顧一下八年來的職涯...
2016年4月24日 22:25
最近換了新工作, 來回顧一下這幾年來的職涯歷程, 給還在就學的卡友們參考
背景: 私大資工系, 交大資工所畢業. 一般兵役
退伍後加入某系統廠, 起薪 41K.
<第1年>
工程師. 主要工作內容為現有專案的維護以及新功能的衍生. 年薪約 80萬 (未滿一年) .
<第2年>
資深工程師. 開始參與新專案的開發, 被丟到聖地牙哥出差兩個月. 年薪 120萬
<第3年>
資深工程師. 又做了另一個新專案, 被丟到上海出差, 去了十幾次, 加起來一年多. 年薪 150萬
<第4年>
主任工程師. 成為新專案的 owner, 開始帶人, 團隊人數約 4 人. 舊金山出差半個月. 年薪 180萬
<第5年>
副理. 團隊人數成長到 10 人, 半年去了東京出差 12 次.... 年薪 240萬 (當年公司配股沒賣, 放到今天賠了 100 萬..............)
<第6年>
資深副理. 團隊人數持平, 年薪 240萬 (薪資停止成長了)
<第7年>
資深副理, 年薪 230萬 (公司開始走下坡, 沒成長還開始縮水............)
<第8年>
經理. 團隊人數 6 (公司前景黯淡, 很多人走了............)
<8.5年>
被獵人頭公司找上, 加入某外商, 帶個新成立的 team, 談到的 package 是 11萬鎂+分紅.
幾年來的一點心得:
* 不要怕英文
雖然常出差, 但其實我英文也只記得現在過去未來式, 單字認識比較多的也只有工作上的術語. 其實夠用了, 台灣人普遍的問題是怕說錯而不敢開口, 其實人家聽得懂的. 尤其以軟體工程師來說, 我們是用程式碼溝通的. 我曾經跟日本工程師合作, 他不會英文, 我不會日文, 照樣能夠成功完成一個專案
* 不要怕出差或外派
世界越來越平, 在台灣產業難以升級的情況下, 作為工程師你的市場必須是全世界. 在異地工作, 跟外國人合作的經驗, 是你去旅遊絕對體驗不到的. 任何到國外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都不應該輕易錯過, 光是文化衝擊就可以讓你學到很多. 我第一年出差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 自己一個人被派到美國, 簽證, 搭機, 轉機, 租車, 開兩百多公里路到客戶園區, 假日就開著租的車到附近景點閒晃拍照. 光這過程就回味無窮.
* 時常整理履歷
整理履歷可以順便回顧自己的職涯. 尤其科技業一定要認識 LinkedIn. 很多獵人頭、外商公司 HR 會直接在 LinkedIn 找人, 我在上面就收過 Google 跟 Apple 的 HR 邀約
幾年來跟很多不同國家的工程師合作過, 台灣的工程師其實規格很高的. 薪資不高是因為台灣的公司沒升級. 不需妄自菲薄, 但要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