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銀行儲備幹部到餐車老闆的血淚史
工作版的朋友們大家好
最近看了版上一些文章發現好像沒有類似的主題
(應該也沒有人像我這麼傻放棄高薪轉去做餐飲)
所以想說寫一篇文章
未來如果真的有想不開的人看到文章可以三思XD
1. 「自己做生意會比銀行好賺嗎」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本土銀行的儲備幹部(以下簡稱MA)
MA的起薪是62,400/月,加上年終第一年的薪水總額將近100萬
後來因為不喜歡整天待在辦公室
就毅然決然的辭職,買了一台餐車開始做生意
到現在也將近兩年的時間了
目前賣的是美式漢堡,單價一顆140元
餐車的毛利率比較低,大約60%左右
所以一顆賺80元
如果一天只要賣30顆、每個月工作22天
那毛利就會有52,800
算起來感覺還不錯對吧?
但其實事情沒有我想的這麼簡單
扣掉油錢、瓦斯、水電、停車費、租金
一個月能賺到30,000元就不錯了
加上Covid的影響
其實創業初期每天要賣30顆
真的 超!級!難!
更別說要追上我當初工作的薪資
「一天超過40,000的營業額」
創業一年半後在2022年的聖誕節
當天的營業額大約45,000
三天的檔期營業額超過100,000
也就是說這幾天的毛利就已經幾乎追過在MA時一個月的薪水了
雖然說是因為節慶的關係讓我們能達到比較高的銷量
但是過去這幾個月也累積了滿多的老客人
生意漸趨穩定後就不會像一開始那麼辛苦的經營了
總的來說,默默無聞的餐車除非遇到一些貴人
或是原本就知道這個產業關鍵的商業模式
否則初期就要賺到比上班族更多的薪資是非常辛苦的
2. 「創業的心理壓力」
身為上班族過去在辦公室只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乖乖完成老闆的指令
頂多加一些自己的想法讓主管可以看到我的表現
但是每個計畫的成敗幾乎都跟自己沒有關係
例如信用卡要跟哪家餐廳合作
才能刺激客戶掏出我們家的卡來刷
最後的業績量雖然都會拿出來在會議中檢討
但承受壓力或是得到誇獎的永遠都是我的主管
我每個月還是領一樣的薪水
但自己創業就完全不一樣
我的每個決定都會直接影響到餐車的銷量
只要生意不好就會開始懷疑自己
例如菜單設計是不是太難看
還是價格訂得太高、餐點做的品質夠不夠...等等
這種心理的壓力即使是銀行MA也無法相提並論的
但反過來說,只要生意一好
馬上就會有「我TMD就是該離職在市場上展現我的才華」的錯覺
因為天有不測風雲,餐車最大的敵人就是天氣
只要連續幾天下大雨,管你再有才華也是只能在路邊等客人
然後又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
大家可能覺得在路邊做生意普遍比較辛苦
但做到現在我得說只要養了足夠多的老客人
配合適當的行銷
創業幾乎是看不到天花板的
反觀過去在銀行工作雖然薪資優渥又穩定
但是自己的上限其實非常明顯
只要轉頭看看後面的前輩或是主管
大概就知道20年後的職業生涯會長什麼樣子了
所以即便創業耗費的心力是上班族的好幾倍
但我還是沒有後悔離開原本的工作!
第一次在工作版分享文章
有什麼問題或是批評指教歡迎留言
如果想要做餐車的話也可以參考YouTube的內容
目前台灣的YT應該是沒有類似的影片
希望對想創業或是正在創業的各位有幫助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下次見!
延伸閱讀:從銀行儲備幹部到餐車老闆的血淚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