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方法分享|如何克服開口的恐懼
高二時花了7個月準備托福,考了110分,原本英語程度和身邊同學差不多。
(如果只想看我克服口說的經歷可以往下滑到分隔線後)
當時以考試為導向學習,我一天會刷一整份托福考古題,熟悉題型和做題技巧,兩個多月把tpo刷完+訂正檢討,一天大約花4小時。推薦app小站托福和網站考滿分。
今天我想分享日常怎麼提升英語實力,我認為學語言最重要的是環境,以下是我在台灣製造英語環境的方法。
閱讀:
1. 手機換成英語模式
2. 我很喜歡看小說,高二後規定自己只看英文小說。我用的閱讀程式是Kindle,選書方面我會在Goodreads上看書評挑書。挑自己喜歡的書,當你讀前幾頁有一堆單字都看不懂,不理解文意,就代表太難了,不要覺得看童書、青少年文學丟臉。選擇讀起來順暢,但要認真看才能看懂,一頁中出現幾個陌生單字的書。當然也可以看新聞、雜誌、部落格等等
📌閱讀時我會「有意識地閱讀」,每看完一個章節,分析作者寫這段的用意,想傳達的情緒,故事與角色的描寫。這個過程能確保我真的有看懂,而不是「看過去」。讀的過程不要每個單字都查,我會查的單字有 1.會影響劇情理解 2.重複出現多次 3. 我好奇
聽力:
1. Youtube:
外國youtuber的影片是很好的學習資源。喜歡美妝的人,查詢產品實測的時候可以用英語查詢 🔍foundation review for oily skin ,漸漸的演算法會推給你更多英文影片。我最近在研究相機就常常查詢 Street photography, film simulation等等。
我喜歡的頻道有:Asian Boss(街訪),MrBeast(一支影片都花幾百、千萬製作),Jubilee(blind date特輯),Safiya Nygaard(生活旅遊),Cut(我很喜歡fear pong超好笑)
看影片留言也能學外國人的地道網路用語。
2. 電影/影集:
韓劇日劇西班牙劇用英語字幕看,美劇英劇儘量不用字幕。
推薦我很喜歡的影集:Modern Family(喜劇),Black Mirror(劇情),Sense8(劇情動作),鬼入侵(感動到哭的鬼片),怪奇物語,絕命律師
3. Podcast:
我出門跑一次步會聽一集。我自己很喜歡NPR的rough translation,主播會訪問各國人當地的奇聞軼事,我印象深刻的有討論肖戰事件,法國禁face covering對穆斯林的影響,奇特的倒垃圾制度等等。財務金融、脫口秀、懸疑故事、時事新聞,都能培養語感。有些podcast語速比較快,跟不上的朋友可以放慢倍速聽,或者隨時倒帶重聽一兩句。
剛開始練習聽力,我很在意要聽懂「全部」的東西,以致於常常因聽不懂「全部」而挫敗。但我們聽中文時也很常漏聽或因為不感興趣選擇性不聽。不要執著於想把一字一句都聽懂,而是「只要瞭解主旨」就好。我一開始聽完一段英文會要求自己能把剛剛聽到的資訊都列出來,可是總是做不到。今天有人用中文和你說他喜歡吃的一堆東西,你也不會記得全部啊!
在美國每堂課都會有同學舉手請老師再講一遍觀念,現實中聽不懂任何東西,別忘了我們有權利提問!
說:
和自己說話。如果你找得到老師、朋友、外國人和你說英語,那太好了。高二我每天坐捷運的時候都在自問自答。戴著口罩,你只要嘴巴動不要發出聲音沒有人會發現。晚餐吃什麼,哪一家比較好吃,為什麼,路邊那隻狗好可愛我要養寵物嗎,養寵物的好處壞處?我常常講到口乾舌燥不舒服。一個人的時候只用英文思考,到最後開始用英語做夢,即使詞彙量不變也會說的更順暢。
高中時我參加校內演講比賽,備賽的過程是我進步最快的時候。原本是被老師逼著參加,覺得不要出糗就好了。因為有目標,壓力,我每天都會在鏡子前練習說話,最後意外拿了第一名。大家在學校如果有任何讓你講英文的機會,比如接待外賓啊,比賽,語言交換等等,報名下去口說絕對會健步如飛。
——————————————————————
怎麼克服口說的恐懼?最近讀了一本關於學習英語的小說和podcast想和大家分享。
郭小櫓寫的 A conci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
這段是主角一個人剛到英國學英文時寫的日記我當時分享了這張照片到限時動態,因為我非常喜歡這段文字,那時我獲得兩種回應。
這是你寫的嗎改一下文法啦,這文法也錯太多了吧,這文法誰寫的啊,看得好痛苦。我大部分的台灣朋友都關注「文法上的錯誤」。同時,我收到很多美國朋友的回應,一位男生說他看了好感動。有人說語法上的不完美,完美了這篇文章。有人問我是我寫的嗎,她好喜歡。
截然不同的回應,我當時很驚訝。
剛到國外時,常常和我的外國朋友們抱怨,要是我能用中文和你們說話就好了,你們會知道我可以多好笑多聰明。他們都和我說,你說英文我們也覺得你很好笑很聰明好嗎?我們用第二外語可沒辦法說的像你一樣。當時我醍醐灌頂,原來是我一直在懷疑、限制自己。
Give yourself some credit! 我因語言自卑,沮喪的時候,朋友總是和我說這句話。語言的目的是溝通,文法錯了又怎樣,郭小櫓那本小說好多片段的「破文法」都深深打動了我。
剛開始說英語,我總是在腦子裡把要說的全部東西過一遍,確定沒有錯誤了,才會講出來,卻常常在還沒「檢查」完時話題就換了,或別人把我的點子說了。現在我靈光一閃就會直接發言,當然,我還是會犯文法錯誤,想不起單字,有時我講完一大段話,覺得天哪我剛剛哪邊講錯時態,哪邊用錯字,小組成員和教授卻稱讚我的點子很好,採納我的意見。
上週聽了Rough Translation的一集 podcast, how to speak bad English? 裡面的提到的觀點我覺得很有趣:
1. 世界上有 20億非母語人口在學英文,但只有4億人口是英語母語者。
2. 誰說英國腔美國腔就是「標準」的英語,新加坡、印度的官方語言也有英文。
3. 當一群非母語者用英語在談話時,大家互相的理解力很高,但母語者加入對談時,非母語者會感到退縮、害怕,溝通效率會降低,但非母語者其實是有良好能力溝通的。
嘿,學習英語的我們是多數耶。有20億的人口和我們面對相同的困難,怕什麼?
我總是用幾招很有效的激勵自己。
「就算我講的不好,我這輩子也不會再遇到他們了。」面試完沒上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再看到這個教授,當完tutor後我一輩子都不會再看到我的學生。
「我人生就多尷尬這幾分鐘,沒什麼損失吧」這個念頭讓我鼓起勇氣去了第一次office hour ,和招聘會的hr講話。
兩年的留學生活我發現在上課時,只要前幾堂課我有發言,接下來我就會不斷的發言回答問題。可是如果我前幾堂都沒發言,到後面我會覺得突然發言好像很奇怪,就整學期都不講話。第一次是最難的,可是當你鼓起勇氣做了那麼「一次」,後面幾十次幾百次變如魚得水。
希望這篇文有幫助到想學英文,或即將出國很擔心語言的讀者。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但不妨可以當作參考,也很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一起討論,我也持續在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