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媳其實只是畫好界線
受到各路媳婦數篇過年文的啟發,自己跑來歐洲過年的我也來分享一些自己略黑化的逆媳to-be 過程,當茶餘飯後故事看看囉!
只能說一開始架構就要規劃好,架勢擺好,大方向不能錯,不要為了趕結婚省略策略性步驟,得不償失。以下兩個主面向分享:
1. 經濟能力
夢想很豐腴,現實很骨感。多數情況下,使用鈔能力可以解決「不方便」及「不舒服」。例如:訂飯店年夜飯、不想過年直接把隊友的機票也訂了一起出國。抱持著「我想躺平隊友養我的想法」很可能讓你喪失可以使用鈔能力換取舒適度的選項。
2. 住房購屋
住房及其衍生問題,是我目前觀察到最多問題的地方,從同住的家人相處問題,到拿誰贊助、頭期裝潢誰出、由誰持有,都是一連串複雜難解的問題,不可不慎。
這幾年有些積蓄,本來抱著以後一起住,頭期平分、貸款共背的原則下,開始佛系看房。對方家人知道後便對他諄諄教誨婚前買房風險大,女友跑了會難處理,甚至血本無歸。雖然可理解父母親想為兒子做好風險管控的初衷,但聽到還是微微心裡不舒服,所以開始偏向自己買房。
夫家to-be本有意讓我們住他們在北市的空房,或以低於市價賣我們。但礙於本人深諳拿人手短的道理,實在不敢貿然接受,另外也是因為跟我對居住環境想像有點差距😂。
由於本人對於居住品質的執著(採光、棟距、屋齡、坪數、總戶數、格局),遲遲找不到心儀的房子,公公to-be 就曾有點類似碎念我要求太多,要我放寬篩選條件,還說:你們這樣買不到房子啦!乾脆去看公寓,坪數又實在。年輕人現在沒時間運動,剛好爬爬樓梯當運動。
除了歐洲老校舍,我真沒住過要爬樓梯的房子,完全無法想像以後任何時候可能要一個人搬娃娃車爬樓梯,所以一直很堅持要有電梯。我爸聽到這個建議之後,比我還激動,他說:爬什麼樓梯?你出生到現在我沒有讓你爬過一天樓梯。房子你結婚前自己買好!如果結婚生活品質下降,那就不要結婚!
此外,因為對方家庭偏傳統思想,父親很照顧家人,東西跟財產也因此比較沒有分你我,可能會有一種「家人的東西我可以隨意使用,我兒子的房子也是我家領域的延伸」的想法,基於這個,我爸又跟我分享很多原則,主要在建立界線、分寸感,中旨是要讓雙方家長尊重我們的小家庭,並且保有高度自主性。
於是乎我就踏上了自行買屋的路途,也終於讓我買到心目中理想的房子,搬進去一切都弄好了,最後才告知夫家to-be 我買房子,而且你兒子以後會住這裡!
不過房子既然屬於我婚前個人財產,婚後的貸款當然也由我一人承擔,生活費各半,由婚後開立共同帳戶支出。所以扣回第一點,雖然小女子不才,賺得不多,但保持經濟能力,且絕對不能放棄讓自己賺更多錢的機會😅,才能不靠別人,把界線畫好畫滿,擁有自己的小天地!
Ps. 之後結婚採登記,我自己也已經買了鑽戒(本來說好不買,因為鑽石是碳,但後來戴在手上腦波弱就自己買了😅),但感謝隊友送了之後要用的婚戒,並且一直很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