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狂徒,大家好。
我要感謝追蹤、收藏和按下表情的各位,以及曾經反對我、質疑我、甚至誤會我的朋友。
就是妳們,讓我的計畫進展得很順利。
1. 早在去年秋天,我就決定將自己不成熟的投資心得「集結成冊」,並分享給親戚朋友看。
D卡算是我比較晚放文章的平台,但回響卻最熱烈。
想當初,支持和反對的聲浪都很強。
有時候一些朋友看了不忍心,覺得我被網友罵得狗血淋頭,要是換做她們,應該已經被嚇跑了,我卻不受影響,繼續一篇一篇的放。
其實,我本來就是故意上網蒐集不同民眾的意見,況且我天生自負,自然不怕各種挑戰。
剛開始有些人嫌我寫得「太簡單」,這完全正確,因為我看了也很心急。
可是,我還是想讓文章慢慢觸及不同族群,這樣大家給的反應比較真實。
事實證明,當我在後期開始寫些「延伸」的題目時,回饋反而變少了。
所以說白一點,比起沉默的智者,我更歡迎熱情的路人和多嘴的蠢蛋。
2.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我為何會在早期放一篇「我不理財,我投資」? 這其實是有典故的。
我認為很多書都寫一些不著邊際的「理財」,教讀者如何規劃、分配、節省,可是真正的「投資」卻寫很少。
就像在我活躍的這段時期,有很多帳號寫了「財務自由」,告訴你們要使用「4%法則」,我卻沒看到第二個人寫出「蒙地卡羅」。
各位知道答案卻不知原因,這很危險吧。
理財只能讓妳不窮,但投資才能真正讓你「致富」。
我也知道「生活理財」好寫,因為根本沒有對錯可言,可是我覺得寫廢話出來,就是在浪費彼此時間。
倒不如,寫點「投資」內容,還比較有挑戰性。
另一方面,當時我邀請一位科班出身的碩士來協作,是希望她從「專業理財」角度,來補足我「野蠻成長」所欠缺的面向。
具體內容包含了稅務結構、保單規劃、現金流設計...等實用知識,不過因為她個人時間安排緣故,後面作罷。
因此,本來預計整本寫50篇,就剩下我負責的35篇。
對應到網路上的篇章(包含前言),就是從「衝動的那天」到「投資者的入場券」。
中間因故延宕了一些時間,我到近期才重新校稿。(準確來說,應該是第四次審閱。)
75000個字,自動朗讀軟體用了一個多小時,我想大家讀完應該也不會花太久時間。
不過可別忘了,這是經過千百位網路協作者的共同努力而成,讓我覺得驕傲而幸運。
3. 高手這麼多,憑什麼是我來寫?
因為我沒有包袱。
我盡可能保證內容正確,但我不怕寫錯。
我不是老師、不是從業人員,也從未上過相關課程。
所以我發表的文章,內容都不會涉及到太深奧的知識。
我只是把心得和經驗整合,然後野人獻曝。
另一方面,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投資上,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去完成。
所以,我也用這種精神在寫書。
對於讀者而言,各位幾乎不必費心就能「複製」我的理念。
以前我在Quantopian和同性質平台混過,我也知道績效曲線一貼出來,會吸引到什麼樣的民眾。
大部分的交易「秘訣」,都可以化成簡單幾行程式碼,我還需要把這些內容印刷成紙本嗎?
所以,妳也不會看到「交易」的內容。
當然,我也鼓勵各位寫出自己的作品。
百家爭鳴,論點才會精采。
4. 說了這麼多,所以這本書賣多少?
在我對於「投資理財」類書籍的市場調查中,這麼一本書大約可以賣250-350吧。(記得原理財板的用戶「股市教練」,出一本〈股市熟手〉是大約450。)
大家要不要猜猜看我的訂價?
不開玩笑了。
我既然把文章免費放到網路上,就不期待它能賣錢。
況且,我自認寫的內容都算簡單,就不該拿去變現。
所以,這本書只送不賣,我打算印個幾十本,送周遭的人。
不過如果各位想看「純文字稿」的話,可以自行下載。(6/11的版本,無封面、配圖,有段落書籤。)
如果妳就是想看紙本書,也可以把它印刷出來。
(萬一有人寧願花錢,也想買我這邊印刷的書,那暫時無解。)
下載連結: 或是 wwwshorturl.at/qBJMS (已失效)
5. 原本打算寫完就休息,可是後來不知不覺寫到80幾篇,有時候都覺得好笑。
按這種速度,搞不好我都可以開始編輯第二本了。
反正感覺內容也沒太大錯誤,應該不至於誤人子弟。(當然,如果各位覺得哪裡寫錯,歡迎告知。)
我本來就很喜歡完成計畫的感覺,出書也是,越狂越好。
畢竟我的娛樂成本很高,賣幾本書的錢根本無濟於事,倒是成就感和對於知識的追求,讓我有動力繼續創作和「傳教」。
往另一個方面想,單身大半年了,要是之後遇到心儀的妹子,我把書當成禮物,好像也還不錯😏
Well I get my kicks. Now and forever I get my fix.
註: 這本我大概很難寫書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