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中生是不是真的對社會越來越冷漠?
2020年12月26日 15:13
每次回去幫忙帶營隊或是參加什麼青年論壇什麼的,
我都覺得台灣的高中對社會的概念越來越模糊。
是我個人的感受嗎?還是大大們也都有類似的感覺嗎?
故事是這樣,
之前幫忙帶一個跟永續發展有關的營隊,
報名來參加的高中生在報名表單上都說得很好聽,
說什麼想要打開國際觀、拓展自己的視野、希望增進自己對社會的觀察等等。
但是實際上營之後,我只能說他們實際的表現真的跟報名表上面的落差太大了。
不會是我太龜毛ㄅ......?
有一個環節是我們要大家去分享一下每個小隊自己的家鄉特色,
把這些特色化在海報紙上,結果每個小隊在討論的時候,
超多人都在查什麼社會新聞啊、
哪裡又殺人ㄚ、
哪裡的珍奶最便宜最大杯blablabla
我的心整個都涼了一半QQQQQ
(跪地問蒼天但我還是很冷靜的想盡辦法引導他們思考:
家鄉對他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什麼東西是他們上了大學之後,回家最想去的地方。
當然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看的,盡量讓他們比較容易去回答,
結果大部分人都跟我說。
他覺得家鄉沒什麼特別,又老又窮。
一堆無聊的設施,想來台北念書,是因為可以去玩夜店什麼的。
我真的無言了。
我不生氣,但是我很惶恐。
是我真的太要求嗎?還是也有人跟我一樣有一樣的隱憂?
到了這次準備在設計課程,我很苦惱找不到更適合他們的素材。
只找到了幾個,
跪求大大們分享平常你們都會透過什麼了解台灣社會!!
目前找到的名單:
1, 報導者 (對高中生好像篇生硬了一點,但是內容深度很紮實)2, 台灣浪潮 (好像剛架設,但感覺很用心很有趣,吸收方式平易近人,好像還有Medium)3, 社企流 (最直接了解社會影響力、地方創生的平台,真的華人圈最具影響力)4,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各種背景知識的補充)
跪求大家分享!!
想借鏡他們到底怎麼包裝社會議題變成有趣的方法
讓我在設計的課程的時候可以分享給學弟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