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必實施遠距教學 張院長給學代們的一封信
議長及各位學生代表,收信平安:
針對部分同學最近積極關心學校的防疫安全,提出為何還不施行全校停課進行遠距教學的疑問,我想要由一個自身為傳染流行病學者,分享一些我的觀點給大家參考。我很高興看到頂尖大學的同學能主動關心學校事務,關心之外如果更具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來面對這一波疫情,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進一步能解決疫情下所造成的過度恐懼。
首先,我們先問自己一件事,全面遠距教學可不可以有效降低Omicron病毒的傳播?以目前的結果看來,病毒本身的特性為造成感染後輕症或無症狀表現者佔了99.6%的比例,因此就算全面停課也無法阻止這個隱形且在急速確診數增加下,未來可能無所不在的病毒持續的傳播。而課堂中雙邊維持戴口罩的保護下,也並不會比各位在日常生活中,若於購物、用餐或戶外運動下等正常活動所造成的風險高。反而,若學校在大家可以正向的做好個人防疫、把意外造成感染的輕症與無症狀者維持在可控範圍下,卻因此進行全面停課,會導致您失去了在一個正常的教學環境下獲得良好受教品質的機會。因此,如果我們未來要長期與這個病毒共存,就要有更科學與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學校並不是不考慮同學安全而不採取不全面停課,而是要兼具病毒輕症卻高傳染力特性、每人可把個人防疫面做好、對確診者與密切接觸者做好流程管理、與兼具考量維持各位正常受教權並有最佳教學品質下,綜合做出判斷並制定相關辦法,為中興大學做出最佳且最具有可行的決策。
各位應也還記得,過去面對疫情時,中興大學面對該要全面停課時,也是國內國立大學中最早做出決定而後引領各校跟進,學校從未對該做決策而不做決策時有所退縮。但一切的決定,是依據流行病學與病毒特性做最佳判斷。
也許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這個問題來釐清同學心中的憂慮。同學可以反向思考您為何認為要全面施行遠距教學?如果您擔心的是感染,我們已經由流行病學的資料清楚的看到,各位這個年齡層是台灣目前主要感染的族群,但非常幸運的,這個年齡層卻是感染後重症率最低的族群,大約是0.1%,尤其你們又是可以有選擇施打疫苗受到保護且更可以行動自律的族群,你們不是幼稚園生也不是小學生(他們若未停課在上課的過程只有靠口罩保護)。再者,如果您是根本的對這個病毒的恐懼,那不論有沒有全面停課,您的恐懼也不會因此停止,病毒傳播仍在社區中存在、仍在運動場運動的人群中存在、也在您外出用餐的環境中存在、也可能在與同伴聚會唱歌時存在。再者,如果要施行全面停課,我認為主要該是考量受到因需執行防疫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的人數,有無因此對課程進行的正常度造成影響。而目前,我很感謝很多有正確觀念的同學,在有感染風險時第一時間就通知學校,也在警覺自己有感染風險下即時限制行動未入校園,目前我們全校的病例數雖有增加,但也皆在可控範圍,本校也針對課堂與宿舍的管理制定停損點,來盡力一方面把病例數壓至最低,一方面該要全面管制也有科學的判斷標準依據。這些的背後,除了靠同學正確防疫意識外,是好多學校辛苦的行政人員與健諮中心護理疫調人員的努力,大家為的是給同學安心,藉由大家的努力來換取各位的受教環境,而不是推卸責任兩手一拍宣告全面停課,爾後大家各自回家,行政面反而輕鬆的不負責任處理態度。還有,同學是不是也應該同時感謝仍無私不間斷做授課的老師,相較於各位的年齡與他們還要照顧家庭等因素,他們的擔憂反而應該比各位同學更高。因此,正確的態度是正向面對瞭解今天的環境已經不是兩年前的環境了,有疫苗的提供也有好的篩檢診斷工具,病毒也不再是會引起高比例重症死亡的alphard或delta病毒,而是一個有助於形成族群免疫力的輕症或無症狀的omicron病毒。唯有打破過去印象殘留的恐懼感,與破除為何要於高比例感染者輕症或無症狀狀態下而放棄正常的生活的矛盾迷思,才會有樂觀正向心態來與這個難纏的病毒和平共存。
希望我這樣的解說,對同學心中的疑問解答有幫助。記得,各位是頂尖大學一流教育下的菁英,讓我們用理性與科學的態度正向面對,唯有謹慎防疫正常生活,我們在沒有壓力下,也才有更好的免疫力,來真正克服對這個病毒的過度恐懼,也才能真正早日全台灣與國際同步邁入與這個病毒放心脫口罩而共存生活。
祝福同學平安!
國立中興大學
微衛所教授 張照勤
(以下所附為學校本次防疫會議通過之防疫主軸也請大家參考並一起努力!)
**********************************
本校防疫主軸宣導
1、Omicron的特性主要以輕症或無症狀表現且具高傳播力,尤其在大學與研究所的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在各位可自律加上有疫苗施打保護下,需擺脫過去沒有疫苗時面對Delta或Alpha病毒的恐懼,以平常心但謹慎態度正常
生活。若意外感染,了解只是一個歷程,協助即時通報與限制行動使疫情不要擴散,而不應再把焦點放在確診數,而是注意警覺,做好身體照護。不要因輕症或沒有症狀而過度恐懼,損失正常受教機會。
2、自我警覺、即時通報(知)的重要:對曾去過高風險場合或得知有確診者接觸史之後的警覺,若有疑慮或症狀進行篩檢,陽性者立即通報學安室及通知近期內相關接觸者。
3、全面性僵硬的停課方式不如以有需要時進行部分課程的彈性教學方式判斷:由於Omicron的特性是以輕症或無症狀表現且具高傳播力為主,雖對健康威脅不高但防不慎防,因此沒有彈性的全面停課是無法有效減低確診數字,且同時損失良好受教品質。因應狀況由教師依課堂性質、與因規定無法入校之上課人數等因素整體考量,來給予彈性決定課程是否需暫時進行遠距上課或實體及遠距混合上課方式,才會在兼顧良好教學品質、維護學生受教權及防疫最適方法下,達到最佳的具標的性防疫管制效果。
4、宿舍管理也為本校防疫重要環節,並已對有限資源及空間下做出相關標準程序處置流程,以及配合若發生隱性傳播鏈時的管理方式,大家須以以上原則安心面對。但請同學發揮同理心與關懷心配合教育部的相關返家居家照護(或居家隔
離)指引原則,主動與家人溝通,把學校有限空間留給在台灣沒有親友可依靠或是家境清寒無法返家的同學。
張照勤院長 給學代會的一封信,希望各位學代們,並且把正確資訊帶給週遭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