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日記:小台大的由來

相信很多人在看這篇文之前,就已經知道暨大有「小台大」之稱。不論從秘密暨南或者校版上也好,至少這個稱呼早已變質成為嘲諷暨大競爭力衰退的代名詞了。 然而我第一次得知小台大這個說法,是從課堂中聽到的。當然老師也不會隨便就揶揄自己學校的競爭力,相對地是去解釋小台大這個稱呼的由來。 暨大能稱作「小台大」,自然不會是憑空杜撰而成,還是有其歷史根據的。在創立(復校)之初,暨大從台大借調許多教授來幫忙,而有了小台大之稱流傳下來。 之前在查校史的時候,就是在查到底是有多少台大教授過來暨大幫忙,才有成為小台大的資格。說實在我也懶的漫漫比對,只能從一些零散的故事中,與這份在網路上看到一篇電子報中尋找……
作者是當年從台大借調來的土木系教授,文中也提到首任校長袁頌西(台大政治系教授)、教務長孔慶華(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教授)、徐泓教授(台大歷史系)等都是向台大借調。 另外補充,某次通釋講座請前任校長蘇玉龍演講,演講中也提過自己與暨大的因緣是從台大借調到暨大籌備應化系而來。
然而真的只以借調教授的人數就足夠稱為小台大嗎,其實還包括許多在台大的博士班學生。網站中提到,暨大是由多位台大教授及其博士班學生一手打造,目前(當時)校內師資的學歷三分之二以上都與台大有關。 這邊就不多舉例了,可以翻一下自己系上的網站,有至少20年資歷的教授是從台大博士班畢業的確佔了大多數。 較為沉悶的故事都說得差不多了,最後在補充一個聽來的八卦。轉述同學從某堂課老師聽來的故事,「那位老師說在暨大復校之初,由於大量台大教授的輸入,台大有意將暨大併校,是我極力反對而作罷的。 」 實際查了一下,教育部根本沒有關於兩校合併的立案登記。或許這則八卦只不過停留在老師間茶餘飯後的閒聊吧。 可是若在另一個平行時空,暨大真的被台大併為中部校區,各位又覺得如何呢?
imgur
後記: 喔對了,翻了一下校版,輸入小台大的關鍵字,意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儘管五篇文章標題不同,內容卻都一樣。2018-2021,每年都要洗一遍,這些人對學校還真是異常「關心」🤭。
愛心哈哈
23
留言 11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