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離職開始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部落格經營&因為收入迷失自我的故事|領先時代品牌起源 #走在夢想的路上

👨🏻‍💻 嗨大家好,我是老K。 從 2019 年末開始,社群上掀起了一股「個人品牌」風潮,每個有想法、有熱情的人都開始踏入了個人品牌領域,而我也不例外。 剛好剛踏上想在 Dcard 分享一些文章的過程,看到官方有「#練習勇敢」的故事企劃。那我就來分享一下我離開軟體工程師職業、在自媒體經營圈勇敢闖蕩的系列故事好了! 💭 這篇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品牌經營是怎麼開始的,主要先分享部落格網站經營初期的商業模式、踏入社群經營的故事跟體悟。 當然,最後也來給一些尚未踏入自媒體但有想過的朋友們,一些我的小小建議。 如果你對這個故事與後續、開設線上課程、成立團隊的故事有興趣,那歡迎追蹤我繼續看下去! 這篇文章比較偏向我個人的故事和經驗分享,因此會以文字為主,歡迎你看看我經營個人品牌一年多時寫下的故事與經歷。
megapx
-- 【❓個人品牌對我來說是什麼?我是怎麼開始的?】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個人品牌,應該會是「集結了痛苦與快樂,能幫助我拓展世界觀的一張名片」吧! 從 2019 年末我開始經營了這個網站,起初我對「個人品牌」完全沒有概念,當時的我是一位正在自由接案的軟體工程師,一心只想著要在我碩士求學的時間同時賺到我自己的生活費,甚至可以賺到第一桶金。 🚀 起初會開始經營部落格主要是因為「我的腦容量感覺不夠了」,身為一名前端工程師,前端技術上的變遷每幾年就會輪替一次,每當我剛學玩一個新的技術、框架或者程式寫法,可能又會有更新更好的跑出來。 久而久之,你一直學習新的東西,也會同時一直忘了過去曾學過的那些點點滴滴。也是因為這樣我開始踏入軟體工程師到後面都會踏入的一個坑:「寫技術部落格」 -- 【我人生第一個網站:凱文寫程式🤣】 下圖是我人生第一個自架站,裡面雖然文章不多但我一直保留這個網站到現在。 我人生中第一個網站:凱文寫程式
megapx
這個網站是我個人品牌經營踏出的第一步。 當時的我為了要有個地方可以記錄我所學,因此透過 Hexo 框架加上 Github Page 這兩個技術的東東,自己架設了一個網站,來記錄一些我的程式 Debug 紀錄,也有嘗試整理了一些系列化的教學。 👨🏻‍💻 在研究網站技術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叫做「聯盟行銷」。 簡單來說聯盟行銷就是「透過協助銷售廠商的產品,只要賣出產品就可以抽一定%數的佣金做為獎金」,但與直銷或者業配不同的是,只要是線上銷售的產品都可以去申請聯盟行銷,因此我們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認同的產品協助推廣,就像我都推很多我自己有在使用的生產力軟體這樣。 附上我挑選過我自媒體朋友寫的「聯盟行銷」教學文,我覺得這算是少數不是想要推薦課程給大家的認真教學文了:
⭐️ 我是發現了這些知識才讓我知道「原來寫文章也可以賺錢!」,並且開始往這個方向去研究與嘗試,後來就冒出了現在的「領先時代」網站了(大家去 Google 領先時代就看得到)。 當時的我腦中並沒有品牌的概念,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賺錢。 (跟大部分的個人品牌經營者一開始踏入的誤區都一樣,只想賺錢而沒有思考品牌的定位與未來) -- 【只想著賺錢,很容易會逐漸失去熱情】 👀 現在的我會用一句話形容那時候剛開始經營網站的我,那就是「唯一的熱情與動力來源,就是賺錢」。 我寫文章為了賺錢、研究軟體也是為了賺錢,當時的我除了前兩篇文章是真的分享了自己很常用的好用軟體之外,後來的 VPN 軟體、防毒軟體,都是蠻刻意去花功夫研究,只為了寫出一篇好文章排名靠前而已。 沒有說這樣是錯的,只是當你的目標只剩下錢,你將會對你正在做的一切都感到很疲倦、沒有熱情與動力。 💭 想像一下: 也許一早起來,你看到家裡年邁的阿嬤幫你煮了一餐熱騰騰的早飯,突然有個想法:「今天想去咖啡廳喝杯咖啡,並寫篇關於“孝順”的文章」。 但後來你想想,孝順這個關鍵字沒有聯盟行銷產品,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寫好了。 就這樣,你的創意與靈感,全被那些數字化的判斷標準被壓抑了。你不是你了,你只是個努力賺錢的機器人,沒有靈魂。 -- 【事情的轉機,是從被貴人激勵開始的】 ✍🏻 從第一個月很熱情的寫了兩篇破萬字的文章之後,後來的文章產出越來越慢,也越來越倦怠。 想像一下你是個完全不懂軟體的人,瘋狂搜尋 Google 、研究那些國外的評論機構的評測文,只為了寫出一篇足夠完整、精細的文章,真的很累。 而讓這件事情之所以開始有了轉機,是來自一位 Youtuber 每天在 IG 上發布的激勵文,他叫做 Yale Chen 。
megapx
🙋🏻 Yale 是一個講投資理財的 Youtuber,同時也很常講述一些關於成長、思維的內容。當時的我每天早上滑 IG 都會看到他的貼文,關於成長與思維的內容分享也總能打到我的心,引發一些過去我的經歷與故事,還有對目前生活的反思。 當時我每天都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轉發他的貼文到限動,並打上“長長一串”我的想法、故事分享,也每次都會因為 Yale 轉發我的內容而感到興奮與開心,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感覺就是身為「分享者」的快樂。 也是因為這樣,我從 Yale 的貼文中獲得了能量,並且也下定決心自己要當個「內容分享者」,就此開始經營了自己的 IG 帳號 Mr.K,現在改叫老K,便逐漸發展成目前的定位,專注於分享「數位工具、高效思維」了。 (最近則是開始分享一些我個人品牌創業,或者生活體悟,希望大家除了喜歡「數位工具」,也慢慢認識我這個人) 附上我的帳號:
-- 【自媒體一路走來,度過了哪些坎呢?】 我經營自媒體其實有三個時期,分別是新鮮嘗試期、撞牆衝突期,還有穩定發展期。 「1️⃣ 新鮮嘗試期」 雖然這名字很像什麼食品保存期限之類的,不過用新鮮來形容當時的情況真的是再好也不過。 剛開始做一件從沒做過的事情時,總會有無限的新鮮感可以讓你繼續前進、繼續執行,這就是我這個時期的特點。 發第一篇部落格文章時,我記得當是我在北科大碩士班的一堂演算法交易課堂上,花了三四天時間把我網站的基礎樣貌建立起來之後,同學們都在認真寫交易程式,然後我卻靠著大學的軟體工程老本早早把程式寫完,開始興奮地寫我的第一篇文章。 ✍🏻 我的前兩篇文章: Setapp 教學文
Notion 史上最完整教學
而 IG 的第一篇貼文發佈時,正是 2020 年初疫情爆炸的時候,而當時的我好巧不巧,就剛好在疫情的發源地:武漢。因為我自己家人在武漢那邊經商,因此我本來每半年就會過去一趟陪伴家人。 結果 2020 年初我一過去,在武漢大大小小的街巷、景點玩過一輪後,疫情就爆發了(現在回想當時的自己,真的是非常幸運沒有中鏢)。 疫情爆發後武漢封城,回不了台灣的我就開始東搞西搞,閒來無事看了本⟪原子習慣⟫,並且也順勢開始經營了 Instagram 發了我第一篇的讀書心得文(就是下面這一篇,很簡單的一篇文XD)。 🙏🏻 我的IG第一篇文,現在回去看覺得好嫩XD:
題外話,我後來無意間在社群上認識了一位心靈療癒、占卜領域的創作者「肉肉」,也發現原來有人跟我一樣,當時被困在武漢、閒來無事開始經營IG。 (重點是我跟她當時在微信的武漢受困台灣人群組已經交流過,我們都是自願幫忙處理回台事宜的志工,你說巧不巧XD) 回到正題,在我剛開始經營 IG 這段新鮮時期,我連續每天發了一整個月的文章,對,一整個月! 當時每天早上起床就開始從自己的生活周遭開始發想貼文內容,白天寫文傍晚做圖晚上發佈,看著自己每一篇貼文都有人看、有人回應,那時候真的是進入了一個很新鮮、很有成就感的良性循環。 但事情不會總是這麼順利的… 「2️⃣ 撞牆衝突期」 在進入了撞牆期的我,除了開始對日複一日的創作感到疲倦、開始不想感受生活情感、不想創作貼文發表想法之外,甚至我也對社群的那種成癮感感受到厭倦與壓力。 其實從許多的自媒體經營朋友的角度看,那時候我的 IG 社群正旺,每當我發一篇文都會有好多朋友被觸動、有共鳴,並且分享出去。沒有用上任何社群傳播手法,純粹就是靠內容做到這樣的事。 但對我來說,我開始感受到「我內容的好壞,是來自於有多少按讚、留言、分享,而不是內容本身」,我開始會想要為了流量與曝光而創作,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樣的議題,才會讓更多人有共鳴」。 💭 我覺得:當自媒體經營者開始追逐流量,那就是開始迷失自我的開端。 在 2020 年的 4 月,我停止了創作,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社群排毒。我不發文也不看別人的內容,也請另一半幫我代管平台,有看到重要的私訊再通知我。 那一兩個月,我感覺世界好安靜,我感覺我恢復了自由之身,而不是被互動給綁架。 休息過後,我開始斷斷續續的發文到 8 月, 8 月之後我聯絡了社群顧問 S 編,並且付費請 S 編來帶著我重新踏入社群經營、學習社群經營真正背後的技術與秘辛。這筆投資,也正式讓我重新回到社群經營的懷抱。 當時 S 編也幫我解決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我的網站與 IG 主題完全不相同,網站講軟體教學、IG分享自我成長思維。而後來經過 S 編的顧問服務調校,才慢慢走向了現在的內容利基市場。 🔸 S編:
「3️⃣ 穩定發展期」 穩定發展期其實並沒有像字面上所表達的「非常穩定」,我在十月十一月左右也曾因為碩士論文壓力,又暫時離開了社群,甚至我把我所有追蹤的對象都刪除,只為了換取一個乾淨、無干擾的 IG 版面。 (你如果有嘗試過這樣的行為,你會發現開啟 IG 之後,首頁只會看到自己的貼文,超乾淨也超適合需要社群排毒的朋友) 👀 但所謂穩定發展期,其實意思是「我開始知道我自己在幹嘛了,而不是被迫離開、被迫回來」,我開始會有策略性的去做經營上的決策,不管是平台或是內容創作,都好像開啟了上帝模式,逐漸知道這些內容創作的運行規則,還有自己該如何適應進去不會排斥。 後續我也很幸運,在 2020 年末我論文忙完後,參加了雷蒙三十品牌所舉辦的復盤訓練營,也因此開始了與雷蒙的合作,順利在 2021 年 4 月在 Hahow 平台上共同開設了一堂線上課程「Notion 實戰課程:打造你的專屬數位工作術」,到目前為止也有快 7500+ 位學員了吧! 🖥 線上課程也分享給大家看:
雷蒙也可以說是除了 Yale 之外我的第二位貴人了,他總是說著自己被很多的前輩們給點亮,而他與老婆柚子也想要成為能點亮他人的人。 我想我就是其中一個被他們點亮的自媒體人吧! 未來有機會再來另外寫一篇文章,分享我是怎麼被他們點亮、與他們合作開設課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 【給想踏入個人品牌、自媒體領域的三個新手建議】 如果要我給大家三個建議,這三個建議會是:「勇敢嘗試、持續實驗與試錯、最終回歸自我。」 「💪🏻 勇敢嘗試,踏出第一步就對了」 首先第一個「勇敢嘗試」,其實很多人想要開始經營自媒體、經營個人品牌,都會怕這個怕那個,深怕自己踏入之後會發生一大堆可怕的事情。 我能理解,但我也能拍拍你的肩膀說:「別怕,這一切都是自己嚇自己」 個人品牌經營初期唯一要面對的,就是你發的內容沒有人看而導致的成就缺乏感。 但當我們踏出了第一步、開始經營之後,之後所面臨到的問題也都會轉變成小問題,見招拆招就好。 因此對於還沒開始經營的朋友,唯一的建議就是:趕快開始。 「🔄 持續實驗、試錯、改善」 沒有人是能夠開始經營之後,就馬上成功的。 就像我自己開始經營 IG 之後,就算流量漲得非常快、粉絲兩週就破 2000 人,但我面臨的課題就不是「如何漲粉」,而是「如何調適自己的內心,去面對突如其來的流量壓力」。 S編曾在與我顧問服務時說過:「社群經營就像一場社會實驗,擬定策略、執行,然後就是收集數據與受眾反應,最後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經營策略」。 把每一篇的創作內容、每一篇限時動態、每一篇部落格文章都當成一場實驗,那你就不會太在意實驗的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而是專注於「實驗本身帶給你什麼啟發、什麼成長」 「👨🏻‍💻 個人品牌最終都還是要 "回歸自我" 」 你熱愛做的事情是什麼?你想要你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也許經營個人品牌的路上,你會被各種策略、經營手法、創作模板給遮蔽了雙眼。 但到最後你也會發現:「個人品牌還是著重於“個人”,如果那個策略、內容不是你自己想要做的,那你也沒辦法長久做下去」 以前的我會跟大家說「找到你的興趣、專長,就可以開始經營自媒體」,但後來發現這不一定行得通,因為興趣會變、也會有新的專長。 現在我會想跟大家說:「請在經營個人品牌的路上,持續地探索自己的內心」,唯有探索,才能持續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並且去修正你的品牌未來走向,與你的人生走向更貼近。 -- ✍🏻 這篇文就先短短的分享到這。(歹謝,我都被叫做長文魔人,這篇應該還行吧🤣)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賺很多、過很爽的自媒體經營者,但一路走來也經歷了部落格、社群、收入迷思,後來還有冒牌者症候群。 最近也想開始多多分享自己的故事,不為炫耀,而只是想讓正在這條路、或者也想離開職場踏上自媒體道路的讀者們,知道一些其中的眉角、也能避開我走過的一些坑。 - 如果你想看到之後的自媒體故事,歡迎追蹤我的 Dcard !(好像很多人都會看文章,但不會追蹤,求支持🤣) 也可以到我的 IG 跟我交流,或者 Dcard 應該可以私信?(還沒人傳信給我過我不知道哈哈) 我的IG:
目前我的網站(是個四人經營的網站了!):
我們團隊經營的電子報:
感謝大家閱讀,我們下篇文見!
愛心
133
留言 10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