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初學者們」- 手機修圖篇攝影- 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是用手機拍照和修圖 今天要示範用手機辦到接近電腦修圖的層級! 而示範手機修圖的軟體是手機版的無付費Lr 因為不是付費版所以功能有限請見諒🙏 - 以下示範都是「超快速」修圖 所以大家對於細節別太苛求嘿! - 如果是大師或是高手 這篇文章應該不太適合你們! 主要是提供自己的修圖步驟及方法 讓初學者們不要在修圖中迷失太久。 - 在影片開始之前 先解釋幾個功能 然後麻煩下載手機版Lr! - - - 曝光度: 在前期拍攝時盡量不要過曝或是拍太暗, 如此一來也更方便後製!當然後製也透過曝光度的調整來改善。 亮部: 出外拍照時有時候照片會有部分過曝,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大太陽下拍攝!天空些微過曝,這時能透過降低亮部來改善!適當的降低亮部能夠讓照片看來更和諧。 白色: 「白色工具」和「亮部工具」差別在哪?個人覺得是程度上的差異。白色工具用來改善肉眼所見即為「白色」的區塊或是比亮部更亮的地方。而亮部則針對亮部調整。白色工具越往左拉,則整體越暗沉,越往右拉越可能使得整體過曝,細節流失。 陰影(暗部): 屬於局部調整的一部分,和亮部的修圖方式和原理是相同的。「陰影」是能夠單獨調整照片中暗部的,並不會影響到照片整體。往左側拉則暗部越暗,往右拉則暗部變亮。 黑色: 屬於調整照片整體的工具。除了陰影外,只要有黑色的元素都能透過這個功能條整,若覺得畫面太暗沉可以「微微」將其調高,太亮則可以將其拉低以營造氛圍 對比、清晰度、去朦朧: 當你發現一張照片看起來不夠有張力,看起來有些不夠立體,可以將其拉高,來增加照片細節的紋理(岩壁的紋理、人臉五官......等)使其較為突出!反之,使用過多以上元素也可能讓人看了覺得畫面髒亂!而這些方法也有壓縮畫面品質的顧慮,必須謹慎使用。 暗角: 適當的運用暗角能營造氛圍,在使用時可以搭配「中點」以及「羽化」功能,避免暗角過於明顯進而使得照片不自然。 分割色調: 最重要的非他莫屬了! 分割色調就像調色盤 掌控好分割色調中的亮暗部顏色搭配 就能夠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專屬色調。 - 通常我修圖所調整的工具順序是 1.微調基本明暗對比 2.「效果」中的「分割色調」 3.「顏色」中的「混合」 4.「光線」中的「曲線」 5.照片最後的整體調整 - - - 場景一: 「太陽西下」 1.BeforeAfter2.BeforeAfter從影片中可以看到 場景都是黃昏時刻 我在微調基本明暗後 便開始調整分割色調 通常在有夕陽的場景裡頭 我們會希望天空能多點暖色系的顏色 也就是「黃、橘、紅」這三個色相 而天空必定是整個畫面中的「亮部」 也因此我們要將黃橘紅的元素填充在亮部 至於陰影我個人習慣加點冷色系進來綜合. 這個方法基本上適用大部分的傍晚作品修圖!記得陰影的地方可以拉亮一點,整個畫面才不會亮暗反差太大。(大略的基調) - 場景二: 「歐洲黑森林」BeforeAfter在這個森林的場景中 我想呈現國外陰鬱的森林氛圍 因此我在亮部添加了一些橘黃色 再來運用了一些「抽色」的步驟 也就是將我不想要凸顯的顏色飽和度拉到0 (像是:綠色、黃色) 最後微調曲線使得照片更有氛圍 若不習慣調整曲線的朋友也能透過調整清晰度、去朦朧以及適量的暗角代替。 - 場景三: 「莊嚴廟宇」BeforeAfter由於拍攝場景在廟宇 我想呈現莊嚴肅穆的感覺 而通常靠偏「暗」的方式會較容易呈現 許多剛接觸修圖的朋友常誤以為「暗」 一定是越暗越好,而導致死黑一片! 也因此我們能透過 *「陰影」以及「黑色」的調整拯救一件作品的暗部細節! - 場景四: 「夜拍風景」通常我在後製夜拍照片的時候 我會在亮部添加橘黃色系的顏色 因為路燈燈光是橘黃色的這樣做可以使其更飽和 再來我會在陰影的地方補上藍色 這樣一來可以使得風景更有氛圍。 - 附上前兩篇教學文: 給「初學者們」 - 局部上色篇 給「初學者們」- 構圖篇 - 這是我的IG 裡面蠻多暗黑風格的照片 如果我的教學對你/妳有幫助 不妨進來逛逛也可以追蹤我哦!單眼攝影作品攝影手機攝影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