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分發是高教資源分配與社會階層流動之樞紐。分配制度不公平造成人民相對被剝奪感,無法用一句「原住民僑生名額外加,不影響一般生」來掩飾其荒謬亂象。原住民加分應設排富條款:有人說原住民是社會上弱勢,加分是為扶助弱勢。確實地,山地部落偏鄉原住民學童是弱勢,應該受到幫助。但有些原住民已長久住在都市,生活好的不得了。有些靠加分當了校長主任、官員,甚至當醫生,年收入達一至三百萬。有原住民女性靠加分當醫生,又嫁給醫生,住在台北市豪宅,家庭年收入五六百萬以上,兒子女兒可以讀私校,下課補習,請家教,樣樣不缺。(這是真實案例) 這種已靠加分享有高收入、高社經地位的原住民,他們的子女考大學還繼續享有特權加分35%,這樣公平合理嗎?應按原住民血統比例折算加分比例:有人說漢人移民迫害原住民,加分是族群補償。漢人是加害者,原住民是被迫害者。如果雙親中一方是漢人,一方是原住民。只有一半祖先被迫害,另一半祖先反而是加害者。自然只應得到一半的補償加分17.5%,哪有加害者的後代接受補償的道理。但是照現行制度,就算99%的祖先是漢人,只要有一個直系血親是原住民就可以加分35%。九成九是加害者的後代,卻來領全額的補償。這不是很荒謬嗎?應取消醫學系牙醫系之僑生保障名額:美、加、紐、澳等國醫學系均保障本國公民,不錄取非公民無PR者。台灣醫科牙科採入學總額管制,畢業後享穩定高薪與社會地位,是台灣高中生日夜苦讀,力爭階層向上流動之目標,無奈僧多粥少,錄取率極低。而政府竟把寶貴的醫牙科系名額,大方奉送給不具台灣國籍、不曾在台灣納稅服兵役之華裔外國人僑生,實在荒謬至極。(107年醫學系牙醫系僑生名額達155名)呼籲政府盡速修正不合理之原住民、蒙藏生加分、將僑生依國籍回歸外籍生名額,公平保障本國高中生之權益,始為正辦。